
安全是高于一切的生命線。新江灣城交大附中項目如火如荼的建設工地上,同濟科技·同濟建設安全工程師趙衛華,便是這條生命線最堅定的守護者之一。他的身影日復一日地穿梭在鋼筋水泥之間,用一絲不茍的專業精神和對安全責任的執著堅守,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構筑起堅實的安全屏障。
細致入微,筑牢安全“基礎網”
清晨,趙衛華的身影便出現在配電設施前。他熟練地打開電表箱,目光如炬地檢查開關狀態、線路標識是否清晰、防護措施是否到位。任何細微的異常都逃不過他的眼睛,他深知,看似平常的用電安全,正是保障整個項目高效運轉的基礎防線。
離開配電區域,消防器材點檢是他的下一站。從壓力指針到鉛封日期,從箱體清潔到定位標識,趙衛華對每一項細節都進行著近乎苛刻的檢查。他常說:“消防器材是‘養兵千日,用兵一時’,日常點檢容不得半點馬虎。”這份日復一日的嚴謹,正是守護現場人員與財產最堅實的第一道“防火墻”。
嚴查細糾,擰緊現場“安全閥”
施工現場的安全風險無處不在,尤其在高處作業區。一次例行巡查中,趙衛華敏銳地發現一名鋼筋工的安全帶佩戴存在不規范之處。他沒有絲毫猶豫,立即叫停作業,上前耐心指導正確的“高掛低用”佩戴方法,并監督其整改到位。“系緊生命線,就是守護生命”,趙衛華深知,安全員的職責核心就在于不放過任何一處隱患,確保每一位工友都能平安回家。
安全巡查不僅限于日常點檢,更在于關鍵節點的深度參與。在高中部高大模板支撐驗收的關鍵時刻,他主動與技術負責人聯動,共同履行驗收職責。他們對照技術方案,逐一復核支撐體系的安全措施落實情況。這種“技術+安全”的雙專業視角融合,為重大風險管控上了“雙保險”,生動詮釋了項目團隊“人人管安全、安全為人人”的協作精神。
關口前移,打通管理“末梢端”

趙衛華深知,安全管理的成效最終要落實到每一位一線工人的身上。因此,他高度重視安全交底的“最后一米”。在泥工作業區,他嚴肅認真地組織班組長進行當日的安全技術交底,詳細講解作業風險、操作規程和應急措施。他不僅要求班組長準確理解,更強調必須在每日早班會上將核心要點精準傳達至每一位工人,確保“班前教育”不走形式、落到實處。這種對管理末梢的直接賦能,是安全措施有效落地的關鍵保障。
延伸觸角,守護安全“全方位”
趙衛華的腳步并未止于喧囂的施工現場,他深入生活區宿舍,細致排查用電隱患,對發現的“私拉亂接”行為要求立即整改、堅決杜絕。將安全監管觸角延伸至生活區,體現了項目“全方位、無死角”的安全管理理念,守護著工友們“八小時之外”的平安。
項目食堂也是趙衛華重點關注的“安全陣地”。他認真核對食材標簽信息,追溯源頭,并要求食堂負責人建立并執行嚴格的供應商準入和食材驗收制度。“入口關”的把控,是將“安全”理念覆蓋到工友健康每一環的生動實踐,守護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信念如磐,鑄就安全“壓艙石”
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趙衛華在繁忙工作之余,總會擠出時間沉心靜氣學習黨的理論知識。他堅信,只有深刻領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,特別是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發展思想,才能在工作中始終站穩立場、明辨方向。這份堅定的信念,轉化為他守護項目安全的強大內驅力,推動他以更強的責任感、更科學的方法,筑牢安全防線,守護每一位建設者的平安。
在項目一線,趙衛華的身影平凡而堅定。他的巡檢日常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卻處處體現著一名安全工程師的專業素養、一名項目管理者的責任擔當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。正是無數個像趙衛華這樣扎根一線、默默奉獻的安全守護者,用他們的細心、耐心和責任心,編織起項目安全生產的嚴密網絡,為打造平安工程、精品工程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。他的故事,是項目安全管理精細化、常態化的真實寫照,更是“安全第一、生命至上”理念在基層一線最生動的踐行。
